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 »  电影解说  »  国庆十点钟[电影解说]
957人已评分
还可以
5.0

主演:印质明 赵联 浦克 贺小书 

类型:电影解说导演:吴天  状态:电影解说 年份:1956 地区:中国大陆 语言:汉语普通话 豆瓣:0.0分热度:470 ℃ 时间:2024-11-19 17:12:55

简介:详情经典电影《国庆十点钟》:时代的缩影与艺术的结晶1956年上映的《国庆十点钟》,是新中国成立后少有的反映“国庆阅兵”主题的作品,由印质明、赵联、浦克、贺小书等实力派演员共同演绎,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...

温馨提示:[DVD:标准清晰版] [BD:高清无水印] [HD:高清版] [TS:抢先非清晰版] - 其中,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。

不能播放?点此报错! 以下标签可以左右滑动哦~

    经典电影《国庆十点钟》:时代的缩影与艺术的结晶1956年上映的《国庆十点钟》,是新中国成立后少有的反映“国庆阅兵”主题的作品,由印质明、赵联、浦克、贺小书等实力派演员共同演绎,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。影片通过细腻的剧情与鲜活的角色,将“国庆日”这一宏大的主题融入普通人的生活,勾勒出那个年代特有的风貌。影片开篇聚焦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普通家庭。在激动人心的国庆节到来之际,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期待和任务。片中,父亲是阅兵筹备组的重要成员,为了确保当天活动顺利进行,他夜以继日地忙碌,肩负着国家的重任。而母亲则承担起家中的大小事务,努力维系温暖的家庭氛围。孩子们的青春与梦想在欢腾的国庆氛围中绽放,他们的经历反映了社会底层的真情实感。演员的精湛表演让人难以忘怀。印质明饰演的父亲沉稳而内敛,他将角色肩负重任的压力与对家庭的爱融合得恰到好处。赵联的母亲形象温柔细腻,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共鸣。浦克和贺小书饰演的年轻人则充满活力,他们是新中国未来的象征。通过这些角色,影片不仅展现了个人在家庭中的成长,还映射出整个社会的进步。影片的叙事手法尤为突出,导演以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,巧妙铺陈国庆阅兵前后的紧张与感动。镜头语言考究,既有大场面的宏大叙事,也有家庭温情的小细节,给人一种视听结合的美感。例如,片中阅兵现场的镜头充满庄严与肃穆,孩子们兴奋地为阅兵彩排鼓掌的场景又增添了亲切感,构成了热烈与静谧交织的独特美感。《国庆十点钟》的深远意义与时代价值作为新中国早期的主旋律电影,《国庆十点钟》并不仅仅是一部“歌颂式”的作品。它通过讲述平凡家庭的故事,让观众从不同视角理解国家庆典的意义。影片中,阅兵仪式象征着新中国的崛起,而小人物的生活则象征着社会的稳定与进步,这种大与小的对比,赋予了影片更深的思想内涵。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,影片反映了1950年代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。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信念的年代,人们对新生活充满向往,国家建设蒸蒸日上。《国庆十点钟》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情感刻画,展现了这种希望与团结。例如,父亲为国庆阅兵尽心尽力,折射出当时工人、军人等基层劳动者为国家复兴所作的贡献。影片中关于年轻人梦想的描绘也颇为感人。贺小书饰演的青年角色,原本因为学业与未来发展问题而迷茫,但通过参与国庆筹备,他逐渐体会到个人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性。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年轻人,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独具特色的亮点。观众的反响也验证了这部电影的成功。《国庆十点钟》上映后,许多人为之热泪盈眶。一位当年的观众在回忆中写道:“看到阅兵镜头时,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,仿佛自己也走在天安门广场上。”这种情感共鸣,使影片成为当时的经典。时至今日,《国庆十点钟》依然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。它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面貌,传递了无数人的家国情怀。对于现代观众而言,重温这部电影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回顾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让我们通过《国庆十点钟》,重新感受那个年代的热血与信仰。
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通过链接的方式提供相关内容(所有视频内容收集于各大视频网站),本站不对链接内容具有进行编辑、整理、修改等权利
Copyright © 2011-2025  合作邮箱:100023@qq.cn  备案号:icp12326511463  

个人

公众号

QQ群

留言

顶部
退出将无法使用会员功能

会员专享收藏与播放记录

全新的交互式体验

分享便可赚积分升级会员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