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 »  电影解说  »  都灵之马 A torinói ló[电影解说]
44人已评分
神作
10.0

主演:亚诺什·德尔日 艾丽卡·博克 米哈伊·科莫斯 米罗斯拉夫·克罗博特 瑞希 

类型:电影解说导演:贝拉·塔尔 阿尼亚斯·赫拉尼茨基  状态:电影解说 年份:2011 地区:匈牙利 法国 瑞士 德国 语言:匈牙利语 豆瓣:0.0分热度:14 ℃ 时间:2024-09-28 21:52:55

简介:详情2011年上映的匈牙利电影《都灵之马》(Atorinóiló)是一部耐人寻味、极具深度的影片。它由贝拉·塔尔(BélaTarr)导演,亚诺什·德尔日(JánosDerzsi)、艾丽卡·博克(ErikaBók)和米哈伊·科...

温馨提示:[DVD:标准清晰版] [BD:高清无水印] [HD:高清版] [TS:抢先非清晰版] - 其中,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。

不能播放?点此报错! 以下标签可以左右滑动哦~

    2011年上映的匈牙利电影《都灵之马》(Atorinóiló)是一部耐人寻味、极具深度的影片。它由贝拉·塔尔(BélaTarr)导演,亚诺什·德尔日(JánosDerzsi)、艾丽卡·博克(ErikaBók)和米哈伊·科莫斯(MihályKormos)主演。这部电影以极其简洁的台词和缓慢的镜头语言,刻画了一对父女和他们的马在荒凉农舍中度过的六天。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沉思之作,更是对生命、存在与无常的深刻探讨。故事背景与叙事结构《都灵之马》的灵感源自哲学家尼采的一个著名事件。1889年,尼采在意大利都灵目睹了一匹马被车夫残忍鞭打,受这一幕强烈震撼的尼采冲上前去拥抱那匹倒在地上的马,从此陷入精神崩溃,并在随后的11年中再未恢复清醒。这一事件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背景,还预示了电影主题——人类与自然、命运的不可调和。电影的叙事极其简单。一个破败的农舍,一匹老马,一个残疾的父亲和他的女儿。他们的生活看似一成不变,每天重复着相似的行为:起床、穿衣、吃土豆、干体力活。他们的马在影片开头不再愿意工作,预示着命运的不可逆转。父女俩生活在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,面对逐渐崩溃的自然世界,唯一的访客是一个迷路的邻居,他带来了不详的消息:外面的世界也在崩塌。这六天的时间里,世界似乎在逐渐走向毁灭。哲学主题与存在主义《都灵之马》是一部高度哲学性的作品,影片充满了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思索。贝拉·塔尔以极简主义的方式,探讨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力感。在影片中,父女俩的生活似乎毫无希望,他们的日常琐事显得沉重且徒劳。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生命的枷锁,重复、无望。土豆,作为他们唯一的食物,象征着贫瘠与枯燥,而马的拒绝工作,则是对命运反抗的隐喻。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——“我们为什么活着?”在电影中显得尤为突出。影片中的人物似乎已放弃了寻找答案,他们在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上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日常。这种毫无希望的生活状态,正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说的“存在的荒谬”。在《都灵之马》中,这种荒谬不仅体现在人物的行动中,更体现在整个自然界的反常变化中:强风肆虐,水源干涸,马停止工作,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种不可逆转的终结。视觉风格与艺术成就贝拉·塔尔的视觉风格在《都灵之马》中达到了顶峰。影片几乎是黑白的长镜头构成,极具压迫感的画面,寂静中伴随偶尔的风声和马的嘶鸣,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即将毁灭的世界。摄影师弗雷德·凯勒曼(FredKelemen)的镜头语言精准地捕捉了角色的孤独与无助。每一个长镜头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,风格化的构图和节奏缓慢的叙事让观众不仅仅是看电影,而是沉浸在角色的世界中,感受他们的绝望。电影的极简主义手法,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导演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(AndreiTarkovsky)的作品。在贝拉·塔尔的电影中,时间仿佛被无限延长,观众需要耐心地跟随镜头的运动,才能逐渐体会到角色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变化。这种极简的叙事风格反映了导演对时间与空间的深刻理解。影片几乎没有配乐,只有极少的背景音效和重复出现的几段旋律,而这些旋律在电影的进程中不断累积出一种压抑感,使观众感受到命运的沉重与无常。人物与情感的表达尽管电影中的对话极少,但演员们通过出色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了大量的情感。亚诺什·德尔日饰演的父亲是一个饱经风霜、几乎被生活压垮的老农民。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,不仅象征着他个人的命运,也象征着整个世界的崩溃。他几乎没有太多的台词,但每一个动作、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绝望。艾丽卡·博克饰演的女儿承担着照顾父亲和家庭的责任,她表现得更加坚韧和不屈,尽管她也逐渐感受到外界的毁灭性力量。她与父亲的关系中没有温情,更多的是一种沉默的依赖和责任感。在这个逐渐崩溃的世界里,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显得冷淡且疏离。影片通过对两人的日常行为的细致刻画,表现出他们对彼此的依赖,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。寓意与象征电影的核心象征——那匹停止工作的马,不仅是尼采事件的回响,也是整个电影哲学思想的具体化。这匹马代表了自然界的反抗与崩溃,它的停顿象征着命运的不可抗拒性。正如尼采所经历的精神崩溃一样,这匹马也承受着人类无尽的痛苦,而它的倒下则预示着人类文明的终结。除了马之外,影片中的土豆、风暴和枯井等元素也都充满了象征意义。土豆是父女俩唯一的食物,象征着他们的生存状态——贫瘠且绝望。风暴则象征着不可抗的外部力量,它不断侵袭农舍,扰乱他们的生活,仿佛是命运在不断逼近。枯井的出现标志着自然界的崩溃,水源的枯竭预示着生命的尽头。这些象征性的元素与影片的哲学主题紧密相连,传达了导演对世界本质的悲观认识: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且无力的,他们的命运早已注定。影评与观众反馈《都灵之马》自上映以来,受到了来自全球影评人的高度赞誉。尽管它不是一部迎合大众口味的电影,但在艺术圈内却被认为是一部杰作。许多评论家称赞贝拉·塔尔以超凡的视觉和叙事手法,成功塑造了一个关于人类命运的深刻隐喻。尽管影片节奏缓慢,但它的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思想性和艺术性,使得观众在视觉和精神上都受到极大的震撼。也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过于沉闷,难以理解。对于习惯了快节奏叙事的现代观众而言,《都灵之马》的极简主义风格和抽象寓意无疑是一个挑战。观影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,才能真正领会到影片中的深意。《都灵之马》是一部极具哲学深度的电影,它通过极简的叙事手法和象征性的元素,探讨了人类在大自然和命运面前的无力感。影片充满了存在主义的思索,表现了生活的荒谬与不可避免的终结。贝拉·塔尔的独特风格让这部电影成为艺术电影中的经典之作,尽管它不易被大众接受,但对于热爱电影艺术的人来说,它无疑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作品。这部电影用沉重的镜头和沉默的叙述,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在世界尽头的最后时光。而这种无声的交响曲,仿佛在告诉我们:人类的命运,从来都不是由自己掌握的。
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通过链接的方式提供相关内容(所有视频内容收集于各大视频网站),本站不对链接内容具有进行编辑、整理、修改等权利
Copyright © 2011-2025  合作邮箱:100023@qq.cn  备案号:icp12326511463  

个人

公众号

QQ群

留言

顶部
退出将无法使用会员功能

会员专享收藏与播放记录

全新的交互式体验

分享便可赚积分升级会员组